崔雪娟:把村民的事当家事|“沿河水务人”系列报道十

天眼新闻

2023-08-22 23:04:38

“妹,感谢你哈,我们一切都好,就是好久没看到你了,最近工作忙不……”近日,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肖家坝村村民刘忠贡打电话给崔雪娟,告诉她现在的生活和对其的帮助表示感谢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崔雪娟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水务局于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派驻官舟镇肖家坝村驻村干部。崔雪娟说,每当接到村民的问候电话,感到无比幸福,这种幸福感源于付出。

“以前,我对扶贫政策了解不多,更不知道自己的情况符合啥政策、如何得实惠。后来,雪娟来到村里后,专门给我讲解扶贫政策。大家关心我、帮助我,像亲人一样!”刘忠贡提起驻村干部崔雪娟,言语中充满感激和信赖。

刘忠贡年老多病,带着小孙子一起生活,他常把自己种的山烟拿到集市上去卖,村里干部认为他收入可观,“事实是现在抽山烟的老年人越来越少。”刘忠贡说,自身对政策也不了解,未能办理低保手续。

崔雪娟驻村后,了解到情况后,通过给刘忠贡做通思想工作,多方奔走协调,克服种种困难,最终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手续,缓解了他们家的困难。

“扶贫政策很多,具体到每位贫困对象身上又有差别,情况比较复杂。我们村的驻村干部崔雪娟对每户贫困户享受的扶贫政策了如指掌,对各种补贴的钱数烂熟于胸。”村民刘德强说,“在崔雪娟的帮助下,我们家也脱贫了。”

“刘德强是村里出了名的‘油盐不进’户,一直以来,他认为村干部做事有失公允,后对上门做工作的干部不理不睬,不支持、不配合。”崔雪娟说,他家属患病,四肢无力,不能干重活,家里贫困,是我们的帮扶对象。

“最难的是卫生,他不同意把鸡鸭圈养,家禽满地跑,粪便到处是,脚都下不去。”崔雪娟说,通过帮他打扫卫生、干农活,给他购置衣柜、鞋架、蚊帐等,慢慢拉近距离,搞好关系,借机宣传政策,讲通道理。慢慢地,他的态度有所好转,开始支持工作。

同时,经常与镇村干部和广大村民一起,帮助村民清除建筑垃圾、生活垃圾,捡拾田间地头的反光膜、果袋,清理乱堆乱放,清除沟渠、路边杂草落叶、村内野广告,全面消除农村“脏乱差”现象。

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很多,有客观条件造成的,也有主观因素引起的。为此,崔雪娟和其他驻村干部一道很重视扶贫先扶志,不断将贫困群众的心焐热、脑更新、劲鼓起,让贫困群众的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,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。

村民刘德某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,但他对未来失去信心,心灰意懒之下,生活每况愈下,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到镇上的和舟社区。“我在村里住得好好的,穷得好好的,招谁惹谁了,还要我换个地方继续穷,想把我往火坑里推呀!”

崔雪娟了解到了刘德某的情况后,便多次找他谈心,使他找回对生活的热爱,重新燃起斗志,接受了易地扶贫搬迁,搬到了和舟社区。“为了让他安心住下来,我给他买了电饭锅、电磁炉、米油盐等居家必用品,还动员他去社区工厂应聘工作。”崔雪娟说。

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贫困户脱贫,还要让他们奔小康,生活越来越美好。”崔雪娟说,驻村干部是贫困户的“娘家人”,但也并非帮亲不帮理,该讲原则的时候决不含糊,严格按照扶贫政策的规定和标准执行。

纪律在前走,感情不落后。与贫困户一起动手包饺子、炒菜、吃连心饭,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、其乐融融。饭前饭后,驻村干部积极帮助贫困户打扫院子、收拾床铺,把家中里里外外整理得干净整洁。贫困群众看在眼里,暖在心里,脸上绽放幸福的笑容。

记者手记:

没有“油盐不进”的村民,只有走不进群众心里的干部。

脚下沾多少泥巴,心中就有多少挂念。驻村干部对贫困户的感情越深,帮扶动力就越足、力度就越大,困难户就能早一天致富,早一天过上好日子。

把贫困户当亲人、把群众事当家事,就会舍得动真情、花时间、用精力,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,同坐一条凳,常思一条心。以心换心,彼此舒服地“摆摆‘龙门阵’”,听听他们需要什么,看看他们缺什么,千方百计为村民解忧,想方设法帮村民致富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

编辑 田勇

二审 杨聪

三审 朱邪

最新资讯

猜你喜欢

“疫”不容辞 火焰蓝的特殊“11·9”

2021-11

驴肉店里的培训班号称“考研包过”?济南警方侦破作弊案

2021-11

多地喊话!这类人拒不回国将注销户口!

2021-11

内蒙古民警暴雪中徒步8小时 寻回走失牛群

2021-11

浙江天台500多名视障者“重见天日”:好日子在光明中开启

2021-11

四川多所高校学子用“青春力量”助力疫情防控

2021-11

成都理工:三次全员核酸均为阴性 “三万人吃喝没人管”

2021-11

无辣不欢的年轻人 开始吃纯清汤火锅了?

2021-11